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防水信息
“短命”建筑頻現,論防水工程的科學價值
發布日期:2016-1-7
編輯:hbyqfs
閱讀次數:2788 次
當前,建筑滲漏比例居高不下以及“短命”建筑的頻現,是防水行業生存和發展中的最大包袱,這與現今盛行的最低價中標以及防水工程合同文本中不合理的條款有關。雨晴防水認為,所謂“防水工程”的科學價值,并非僅指在經濟技術學中所提到的“價值是功能和成本的函數”這樣的表達形式,而應該是更廣泛的真、善、美相結合。
目前,建筑工程中多有發包、承包、分包、轉包、內包、掛靠等諸多亂象,對防水工程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雨晴防水就曾經深受其害。另外,防水工程時下普遍實行的材料與施工二次招標的做法,由此而帶來的一些不良后果日益顯現,以及建筑工程在實施質量終身責任制中,承擔主體結構防水的土建總包與承擔其他防水項目分包之間的法律責任如何界定等,都有待在深化改革中進一步解決。
有報導稱2015年廣東省某工業園區發生特大安全事故,因山體滑坡,造成33幢建筑物被掩埋,91人失聯;2009上海市閔行區發生的在建高樓整幢傾覆事故如同一轍,教訓都十分深刻。
因此,雨晴防水建議在今后防水行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中,首先要解決因防水質量不好而造成的建筑滲漏、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其中應重點強調以總包為主,各方密切配合,狠抓防水工程中的“施工程序、施工條件、成品保護”這三個關鍵節點,及時處理材料抽檢、施工作業及質量監理中的弄虛作假、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失職瀆職等違規違法行為。
防水工程既要強調專業化分工對促進技術進步、提升質量水平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視土建總包對防水質量實行總抓與一體化管理的關鍵作用。若進一步分析,在實驗室中的防水材料性能和實驗條件,與工程實際所處環境與作業條件相差甚遠;如果沒有合格的結構工程質量作為基礎,以及土建總包在防水施工中合理的管理、協調、配合,防水分包就難以全面達到防水工程質量的要求。
總之,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防水工程不僅要達到經久耐用和“不滲漏”的工程質量要求,而且還要滿足綠色建筑的工程質量要求,更要為人們提供“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工程質量要求。只有達到了上述幾樣質量標準,方能彰顯防水工程的科學價值,從而帶動GDP的有效和可持續增長,不斷提升我國建筑防水工程總體質量水平。

有報導稱2015年廣東省某工業園區發生特大安全事故,因山體滑坡,造成33幢建筑物被掩埋,91人失聯;2009上海市閔行區發生的在建高樓整幢傾覆事故如同一轍,教訓都十分深刻。

防水工程既要強調專業化分工對促進技術進步、提升質量水平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視土建總包對防水質量實行總抓與一體化管理的關鍵作用。若進一步分析,在實驗室中的防水材料性能和實驗條件,與工程實際所處環境與作業條件相差甚遠;如果沒有合格的結構工程質量作為基礎,以及土建總包在防水施工中合理的管理、協調、配合,防水分包就難以全面達到防水工程質量的要求。

搜索標簽:
[上一篇]:
多功能防水涂料市場前景一片好
[下一篇]:
【剖析】南北方建筑物防水設計的差異